2016年05月24日10:32:17 来源:中國台灣網
中國台灣網5月24日海盐县讯 5月20日,海盐县委常委、公安局局长于智勇意外收到一個来自台灣的包裹。打開来看,是一盒凤梨酥,盒子上還贴着一张信纸,上书“于局长,寻找富永生事情感谢您的大力帮忙。富齐允上”。看罢,于智勇愣了一下,随即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早在一個多月前,他也曾收到過一份来自台灣的书信,同样的笔迹,而内容则是這個故事的開始。
一封来自台灣的求助信
富齐允,女,1929年生于海盐。十多岁時,她离開家乡定居台灣。“現在我在大陆唯一的亲人是我的弟弟。”富齐允说,“70多年了,我无時无刻不在惦念着他。”
為了却心愿,老人尝试写信给海盐县公安局长请求帮助寻找。可因為少小离家,老人對過去的记忆十分有限,记不起具體居住在哪個乡镇,也不清楚其他的亲属情况。
“弟富永生、酱园生意、父亲富昌其、继母祝氏”,這是她所能提供的所有有效信息。“虽然很难,但一定要尽力帮助寻找。”看過信件,于智勇第一時間作出批复。
一段充满艰辛的寻人路
當天下午,治安大队户籍专管民警黄文华立即展開调查工作。“我在現有的全县人口信息系统中,反复認真搜索,但始终找不到符合条件的‘富永生’,哪怕谐音也没有。”黄文华说。他又从全县近60年来辦理居民身份证的底卡中寻找,但還是毫无结果。
正在一筹莫展之际,曾从事户籍工作十多年的老民警顾惠君听说了此事,并主动加入進来。顾惠君世居海盐,對海盐的人文历史也颇有掌握,建议先将“酱园”作為突破口。
“以前海盐開酱园的都是大户人家,主要集中在武原街道和沈荡镇。有些老人可能知道,而且當地的乡镇史上可能也有记载。海盐有两個直属乡镇解放初期就成立了派出所,户籍资料较齐全。”顾惠君说。
于是,他们開始查找建國初期的相关原始户籍资料,并发动社区民警结合基层基础大排查入户走访,但最终汇集的信息却无一能對得上号。随後,他们又一起走访县史志辦老同志,查阅了大量乡镇史志,甚至到县档案馆查阅新中國成立前的户籍资料,但依旧没有收获。
一份绵延不断的两岸情
“要广辟思路,多渠道查找。”于智勇的提醒让顾惠君受到启发。她突然想到,曾见過一份解放初期全镇人口户口册,這本册子记载非常全面。如果富家住過武原镇,那肯定能找到。
在成堆的户籍资料中,他们选准了建國初期1950年至1956年期間的资料,粗糙发黄的纸张有些许尘封的痕迹。“我们一页页翻,翻的時候很小心翼翼,生怕纸破了。”顾惠君说,“由于年代久远了,當時资料都是手写的,好多字迹看不清。”
辨認了无数潦草、模糊的字迹,顾惠君和黄文华的眼睛都花了。這時,“媳祝俊英、孙富永生”八個字跳入顾惠君的眼帘,同户還有富増华(化名)等亲属。他们已于1951年11月17日迁往上海沪淞公茂酱园。
“应该是他了!”顾惠君激动地说。通過查找,民警顺利找到了富增华,她正是富齐允老人的表外甥女。此後,又通過她的母亲(91岁),得知富永生已于1968年前後去世。
民警第一時間将消息告知远在海峡對岸的富齐允。老人沉默了几分钟,有些动情地说:“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他,我這辈子最大的挂念终于了却了。”(中國台灣網、浙江省海盐县台辦联合报道)
頁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