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食品伴手禮推薦論壇

標題: 鹿走异乡看餐饮:台灣餐饮三面观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1-5-18 19:51
標題: 鹿走异乡看餐饮:台灣餐饮三面观
這是鹿鹿第四篇餐饮遊记,跟新日韩三地相比,中國台灣给了鹿鹿别样的亲切感。人文遗址、商超街边、集市渔港、特色餐饮……每一天的行程,都在加深我對台灣餐饮的認知。一篇文章能说的很有限,今天鹿鹿就从自己的视角,跟大家浅谈下台灣餐饮。

“任性”有原因:土地私有、家族运营。

在台灣市井街巷中,隐藏了很多口碑餐饮店,他们的经营行為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,“任性”的老板比比皆是。比如只做午市或晚市;比如不管如何火爆也只限额供应;又比如从不在意就餐环境。但是如果深究,任性是有原因的--首先台灣的土地是私有的,大部分餐饮店都是自有門面,且都是家族经营;其次,骄傲的来源不在于包装,而是信口拈来的创業史和其對品质的把控。

“负责”對產品:专注產品本身、相信口碑传播。

台灣的经济发展已经過了高速爆发阶段,近些年来趋于平稳不变。走過了一段浮躁的社會历程,現在的台灣餐饮人看的更清楚,心态也更平和。他们坚信只要东西好,不會愁没生意,好的东西更容易口碑传播,更會带来持续的好生意。而他们所处的市场更像是一個存量市场,没有大量的新增消费,好或不好,大家很快會达成共识,不好被自然淘汰。所以他们更愿意将绝大部分资源和精力,置放于產品身上,而非宣传营销。跟國内的餐饮环境相比,少了很多浮躁,多了一分淡然。



新旧購物中心,餐饮有变化。

時間的积累,让作為发达城市的台北,传统与現代同時呈現。即便在台北,商業體的體量也是有限的,而商场内的餐饮主要還是集中在负一楼,以美食广场的形式存在。只有少数较新的商场在三或四楼出現正餐类餐饮。跟台灣朋友畅聊,早前来看餐饮業态占比只是10-15%,作為商業配套存在,归根结底還是因為餐饮業的承租能力差。但随着這两年新的購物中心建設,餐饮的比例也在增大,有上升的趋势。他们開玩笑说“台灣人嘛,经济好要吃,经济不好更要吃”,大家也會心一笑。

街边好店,渐成口碑老店。

跟國内餐饮品牌向購物中心集中相比,台灣大部分餐饮業态還是分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。也就是说,當你行走于台灣各城市中,會发現各街道上出現最频繁的就是餐饮。大店、小店、档口、新店、老店,各有各的簇拥者、光顾者。特别是在点评網站上推荐的餐厅,去品尝一番的時候,都不免发現其已有十来年的历史。在台灣,“好”會转变成“老”,长年保持品质的餐饮经营之道,是他们的坚持,也是他们的做法。“我做的好了,你自然再来吃我”這是台灣餐饮人常说的一句话。很多台灣的老店,是几代人经年累月实践出来的。



文化的交互,人文的丰富。

台灣的历史如果追朔的话,内容多且颇為奇特,从古到今,看得到不同的文化在這里出現過、汇聚過。无论是短暂殖民的荷兰,或逗留期长达50年的日本,都曾给台灣這片土地带来過文化的冲击。即使在今天,我们在台灣也能看见日据時期的痕迹。餐饮業也不例外,尤其明显的就是,台灣人對日料的接受度极高,也已成為其饮食习惯中的一部分。烧肉、锅物、拉面、丼饭、寿司、刺身,只要你能想到的日料品类都會出現在触手可及的角落。

更懂吃日料,匠人精神相通。

通過鹿鹿行走期間观察,日料在台灣餐饮中是一個大品类。不仅如此,台灣餐饮人的“轴”也很类似日本的匠人精神。虽然没有日本餐饮匠人的极致苛刻,但是它们對出品的一丝不苟也很值得学习。不管是连锁餐饮還是菜场的小摊贩,他们對食材、技法、吃法等等,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“规矩”。除此之外,从日式服務延伸出来的独有的台式服務,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。

其实對于台灣餐饮,還有很多可以总结,比如关于它的台式服務,今日新文篇幅有限,我们下次来谈谈台式服務這件事。最後,很多朋友问我為什麼总跑出去看,费時费力還花费不菲。我想说,唯有多走多思多实践,建立丰富的阅历与認知,才能历练自我,写出分享之文,也才能把本职工作——针對餐饮连锁品牌的升级与创新做的更好。




歡迎光臨 台灣食品伴手禮推薦論壇 (https://bbs.meeitop10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